近日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得益于政策配套形成的强有力支撑,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绿色工厂创建数量稳居全省前列且呈现多行业分布,工业单位能耗下降。
近年来,我市加强政策辅导,强化宣传引导,注重企业培育,积极组织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24家,其中国家级41家,分别占全省的21.34%、25.95%,均位列全省第一位;省级以上绿色设计产品2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我市绿色工厂分布于钢铁、化工、水泥、装备制造、卫生陶瓷、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食品制造、电子材料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行业门类,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市钢铁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3家,其中国家级16家,分别占行业总数的88.5%和61.5%,居全省第一位;化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1家,其中国家级5家;水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9家,其中国家级3家。
为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分别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在今年修订的“新工业30条”中,对新获评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市绿色工厂累计获得奖励超过2000万元,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能效、水效、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和技术工艺装备,促进了全市工业的低碳发展。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3%,超过全省0.7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和开展绿色评价。国务院在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进一步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详细阐述了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具有积极作用,也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增长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