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安服务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经了23年实践探索发展,已初具规模,多年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和推动下,保安公司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保安服务业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与发达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完全满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安全需求。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针对当前保安产业规范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从事保安研究的朱得旭。
保安业亟待走向市场化
朱得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拥有13亿人口,保安市场存在巨大潜力。据相关统计表明,中国保安年产值达400亿元人民币。中国目前有从事安保、人保的保安服务企业约2300家,从业人数110多万人;从事技术防范的保安服务企业约1万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特别是为创建平安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促使保安业入一步发展。
朱得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就入一步发展保安服务业已达成共识。目前保安业在立法、监管机制、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企业管理、规模实力、职业化程度、自主创新、行业组织、教育培训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都还不容乐观;“政企不分”的保安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阻碍了保安工作市场化的发展,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制约了其深渗透健康发展。我国保安业亟待走向市场化、职业化和规范化,这是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现有保安业的法律依据和行业标准主要是公安部制定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另外还包括《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和地方保安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近年来出台2006年3月1日实施的《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2006年6月1日起将实施《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和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保安员国jia职业标准》。而各种法律规章之间有冲突,各部门各地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制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规范。目前,《保安服务业管理条例》正在审议过程中。
保安机构设置混乱,管理理念陈旧和管理机制僵化,重短期经济行为,无长遥规划。保安公司的设立也是依公安局按块设立,实行地区性垄断,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公安机关内部多头组建和多头管理保安服务公司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保安服务企业回口不明甚至明回暗不回,有些地方或回口办公室或归治安部门或经保、内保部门等。
保安产业需形成正规体系
保安产业仍没有形成统一的保安员学历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国也只有几所中专或大专院校开设保安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机构也为数不多。
保安业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统计,自1950年以来,全球保安行业的营业额持续上升,从1992年至2003年,全球保安行业的营业额翻了一番。我国的保安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迈向稳定发展的轨道,应该说保安服务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等各方面,其蕴藏着巨大、潜在的市场和商机。